本篇文章954字,读完约2分钟
据6月7日媒体报道,在中国目前的改革中,医疗体系提高竞争、增加就业并不是优先解决的问题,但这有助于中国经济向基于高技能服务的增长模式转型。 现在的首要问题是医疗价格能否承受住患者,医疗服务部门能否维持提供可持续服务的水平。 中国目前的医疗改革已经暴露出这种不自然。
据日本外交学者网站6月5日报道,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是中国医疗改革的最重要课题,目前正在100个城市试点,将很快向200个城市宣传,以改革医院的运营模式,特别是价格/收入制度为目标。 重点是禁止药品价格上涨,降低医疗检查价格,提高外科手术等医疗服务的价格。 这给各大医院实现收支平衡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在政府补贴只占医院收入8%的情况下,医院工作人员显然心存疑虑。
据报道,但与此同时,患者受益于这一改革。 几位中国专家的研究表明,厦门两所三级医院自2009年开始收支改革以来,无论是参加还是不参加医疗保险的患者,医生的看病价格都在下降。 其他研究表明,医生看病价格的下降主要是药价的下降。
另一项改革措施也在进行中。 中国国家卫计委正在推行降低几种治疗严重疾病的专利药品价格的计划,该计划将减轻地方政府的谈判负担。 另外,我国70%左右的地级市有望试点实施分级诊疗制度,降低三级医院的服务诉求压力。 目前,三级医院明显压力过大,可以将一些患者转移到水平较低的医疗机构。
据报道,目前医疗服务价格由谁承担的问题日益突出。 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数量增多,再加上老龄化问题,医疗价格会上升,将来会越来越高。 城市化进程也水涨船高了对医疗服务的诉求。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面临的困难是一方面抑制患者的看病价格,另一方面免除医疗机构经济上的后顾之忧。 地方政府资金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由于他们面临着过度举债的困境,医院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不得不由患者支付费用。
据报道,家境富裕的患者可能能承受私立医疗机构的服务价格,但这部分患者在医务人员总数中占很小比例,约为10%。 公立医疗系统仍然是承担医疗服务的主体,但系统内医生的收入明显过低。 医疗服务是否在可持续和患者负担范围内,还是这只是两个完全不可调和的矛盾,有必要为这场医疗改革提供答案? 如果这些改革措施的试点成功,今后中长期,另一项政策改革可能会侧重于提高医疗体系的吸引力,聚集高层次的人才。
标题:“外媒称中国医改面临挑战:怎么让医院患者都受益”
地址:http://www.fcyser.com/fsjktt/1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