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2字,读完约3分钟
医疗改革最大的问题不是医院的商业化经营和资本的市场化配置,而是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合理。
社科院专家警告说,三甲医院的扩张不利于医疗改革目标的实现。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因为三甲医院垄断了更多高质量的医疗资源,本可以在基层社区就诊的患者,被三甲医院更多地虹吸,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在“新医改”的语境下,反而愈演愈烈。
十年前,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自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总体上不成功”以来,医疗改革的话题每年必须掀起一两个舆论热潮。 盖金是近年来医疗改革话题的探讨和政策动向,整体上也不成功。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医疗改革的路径是进一步市场化还是回归计划体制。
因此,经过多年的探讨、调查、游戏、妥协,2009年正式发表的“新医改”方案在文案上有明显的折中倾向。 这个方案在强调政府主导色彩的同时,给市场的微观主体一定的空之间。 据报道,在“新医改”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既要体现医疗公共用品的福利性质,又要使市场的微观主体发挥作用,是一个尚未完成的命题。 有观点认为该方案有“回归计划经济”的倾向。
为什么到这里? 这有优势博弈的问题,也有方案制定者的素养和视野等问题,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明确卫生事业公益性和医疗行为的功利性、公共卫生资源的分配和医疗机构的资本配置与经营等几个重要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在现代社会,市民当然应该享受廉价的卫生保障和基本的医疗服务。 这种公共品的提供,当然必须由政府作为主要和社会的补助来承担。 现在的医院基本上是公司法人,考虑到自身的好处。 低收入者之所以看不起疾病,根本不是医院收入高,而是目前医疗机构市场化程度低,无法让患者选择“商品多于3家”的医疗服务,只能仰仗高层次的“三甲医院”而哀叹。
说白了,医改最大的问题不是医院的商业化经营和资本的市场化配置,而是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合理。 虽然许多三甲医院垄断着高质量的资源,但医生也只有在三甲医院才能获得更高的收入、社会地位和越来越多的晋升机会。 如果这种行政垄断结构不被打破,社区医院、二级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将永远处于门前的冷门,无法应对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因此,医疗改革必须回归常识。 另一方面,政府要以科学比较有效的方式为公民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买单,改变投资建设医院为造福民众的转移付费,尽量不要造成支付过程中的“公地悲剧”。 二是通过进一步市场化手段,打破公立大医院的资源垄断地位,使全社会医疗服务费用幅度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恢复到适当水平。
标题:“三甲医院扩张不利于医改目标实现”
地址:http://www.fcyser.com/fsjktt/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