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生物谷主办的(第三届)新型生物标志物发现与应用研讨会在上海隆重开幕。 此次会议邀请了国内众多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其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黄峻教授分享了“心力衰竭新生物学标志物st2的临床应用和意义”的精彩议题。 本文由生物谷小编为大家总结成文,共同学习进步。
st2是反映组织纤维化的标志,其水平明显上升,最能反映全身组织特别是心肌纤维过程的加剧。 基础研究表明,心肌重构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心肌纤维化在心肌重构的发生和快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st2水平的持续升高反映了心肌纤维化和心肌重构的持续进展,反映了心力衰竭病理过程的加剧。 这正是阻止、延缓心肌重构,特别是抑制纤维化药物需要加强应用的时期。
心力衰竭行业最常用的生物学标志物是B型利钠肽( bnp )及其n末端利钠肽) nt-probnp )、肌红蛋白和st2。 肌钙蛋白由于急性心肌梗塞、重症心肌缺血和心肌炎等心肌损伤性病变,有助于心力衰竭的检测,但不能用于药物治疗效果的判断。 其中,bnp/nt-probnp被称为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标志,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的判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esc指南强调bnp是排除性检查手段之一,bnp的接点水平可以用于排除心力衰竭而不是心衰,在bnp ≥ 35 pg/ml、nt-probnp≥ 125pg/ml的情况下,为超声心动图 检查值低于标准时,可以排除心力衰竭。 中国心力衰竭指南显示,ntprobnp明显升高有助于临床诊断( I,a ),是常规切指值的4倍。 他还指出,nt-probnp动态监测可以评价急性心力衰竭预后( I,a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力衰竭专业组名誉小组组长、美国心脏学院和欧洲心脏学会专家会员( facc,fesc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专家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 主持了以下学会文件的撰写工作: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年《专家关于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应用于心血管病的共识》,以及年《急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 曾执笔《现代循证心脏病学》、《心脏传导系统疾病》,主编《心脑血管疾病大型临床试验》。
标题:“黄峻教授:心力衰竭新的生物学标志物st2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地址:http://www.fcyser.com/fsjktt/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