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9字,读完约4分钟
黄热病是指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起,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毒的急性传染病。 黄热病潜伏期约为3日至6日,全年发生,3、4月病例较多。 该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许多感染者症状较轻,通常出现发热、头痛、轻度蛋白尿等症状,持续几天即可恢复正常。 重症患者只占总患者人数的15%,至今没有特效疗法。 由于黄热病死亡率高、传染性强,已列入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规定的检疫传染病之一。
传播的历史长达五个世纪
人类首次爆发黄热病是在1648年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 迄今为止加勒比地区已经存在这种疾病。 17世纪至19世纪,该病通过交通运输、人员流动传入北美和欧洲后,成为美洲、非洲和欧洲部分地区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20世纪以后,中、南美洲、非洲开始了地方性的流行。 20世纪60年代以来,非洲和南美洲的黄热病依然肆虐。
黄热病的5例均为“舶来品”
据说黄热病是中南美洲、非洲热带地区最流行的,也分布在亚洲热带各国。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将冈比亚、几内亚、安哥拉等14个非洲国家和法属圭亚那、委内瑞拉等7个南美洲国家定为黄热病疫区。 最近发现的黄热病5例均为输入性病例。
成人多通过感染获得免疫
最近,北京和上海发生了5名左右的黄热病患者。 自3月13日国家卫计委通报北京发现中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以来,北京市卫计委19日、20日两天分别通报了2例和1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 加之18日上海市报告的一例黄热病确诊病例,古老而陌生的黄热病曾一度成为民众热议的焦点。 亚洲几乎灭绝的黄热病为什么又开始流行了?
据了解,人类对黄热病病毒普遍敏感性较高。 在城市型中,成人大多通过感染获得免疫,因此患者多为儿童。 在丛林型中,患者大多是成年男性。 感染后获得持续免疫力,未发现再次感染者。
通过蚊媒传播
目前扩散风险较低
黄热病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 城市型黄热病依靠埃及伊蚊传播病毒,以患者及隐性感染者(特别是发病4天以内的患者)为主要传染源,通过“人—埃及伊蚊—人”的路径传播; 丛林型黄热病依赖的蚊子媒介多种多样,埃及伊蚊、辛普森-埃及伊蚊、恒化器属、恒化器属等都有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主要传染源是以猴子为首的灵长类,通过“猴子-埃及伊蚊/恒鼠属-猴子”的路径传播。 另外,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还提到中间型黄热病,即半家庭环境中的蚊子(在野外和房子周围繁殖) )对人和猴子造成威胁。 北京、上海两地卫计委专家表示,北京、上海没有埃及伊蚊,不属于我国埃及伊蚊的主要分布地区。 目前两地气温偏低,未进入蚊媒活动期,输入性病例引起传播,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极低。
黄热病的五个临界期
潜伏期
通常是3-6天
感染期
发热、体温常为39℃,伴全身不适、头痛、畏光、腰仙、下肢疼痛(特别是膝关节)、肌肉疼痛、厌食、恶心、呕吐、烦躁、易怒、头晕等,持续3-4天。
缓解期
48小时左右的发热和症状减轻。
中毒期
体温再次升高,全身症状再次出现,如衰弱、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黄疸、少尿和出血。 转氨酶升高,转氨酶升高更明显,胆红素升高,重度表现为肝功能衰竭。 还出现肾功能衰竭症状、咖啡样呕血等,约20-50%的患者进入中毒期死亡。
恢复期
可以持续2-4周,患者极度疲惫虚弱,转氨酶升高可以持续到恢复后几个月。 通常没有后遗症。
接种疫苗受到持续保护
黄热病防控可以通过注射一次黄热病疫苗来实现。 疫苗是由减轻黄热病毒性的17d株制备的疫苗,抗体通常在接种后7-10日出现。 计划去黄热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人要提前接种疫苗,防止在国外感染黄热病。 民众去疫区时,要观察个人防护,准备长袖衣服,做好驱蚊工作。
标题:“古老的黄热病为何又开始流行”
地址:http://www.fcyser.com/fsjktt/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