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开展定点扶贫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常年紧扣制约基层医疗机构快速发展的短板,用网络思维、网络技术考察医疗扶贫工作,完全利用网络平台化、平等化、开放化的特点,通过网络开展医疗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另外,还确保了救助资金的“滴灌”。
■终端新闻可以远程“解码”
最近,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室,同室主任李兴杰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凝视着电脑画面上跃动的曲线。 这些心电图通过网络从济宁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送过来,带有不同的健康新闻,等待李兴杰和同事们进一步“解读”。
“平均来说,每天发送的心电图有500件左右。 ”李兴杰说,由于基层患者诉求较大,她和同事每天都很忙,必须经常第一时间进行准确评估,然后将诊断意见送到基层医疗机构,指导基层医生对症下药。
据说这项事业是从去年10月1日开始的。 我院通过建立济宁市心电互联网平台,现有132家医疗机构与“济宁市心电诊断中心——济宁市远程心电诊断系统”相连,中心专家全天候进行心电分解和诊断,保证了诊断报告的准确性、严格性和针对性 “截至目前,累计在场病例约30万例。 统计诊断心电图异常率接近70%,心肌梗死病例2647例,各类传导阻滞15902例,市中心心电图诊断准确率平均提高40%。 ”该党委书记、孙树印院长表示,通过这项事业,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不用费腿,不用费力,可以在基层享受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无形中减少了医疗费用,实质上是疾病造成的贫困、疾病。
为了尽可能扩大“网络扶贫”的效果,孙树印于今年3月1日在我院启动了济宁市医学影像网络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已连接103家医疗机构和“济宁市医学影像中心——济宁市远程影像诊断系统” 7月1日开始试运行,累计完成远程诊断报告2856例。 年12月,启动济宁市病理互联网平台建设工作,为成员配备病理数字切片扫描设备,基层医院在现场拍摄切片,扫描后通过病理互联网平台进行济宁市病理诊断 得到权威的病理诊断报告,为患方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比较有效地处理了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诊断和常规疑难病症诊断,实现了病理检查的“直通车”机制。
以“1 + x”模式实现医疗服务的同质化
分别发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的特点,与全省领先的区域医疗中心建立影像、心电、检查、病理等“x”个中心,建立共享的临床新闻会诊平台、统一的中心数据库、互联的医院间互联互通。
在这一模式下,通过“互联网+医疗服务”使医疗专业人员摆脱地域限制,使边远地区和基层人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可达性,实现医疗质量、服务、检测的同质化
为确保这条线路畅通,在济宁市卫计委指导下,该市今年开始实施“1213”项目,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区域医疗中心,覆盖20家二级以上医院、100家乡镇卫生院、3000家村卫生室的医疗精准服务该市 将市一院专家组优质医疗资源通过“互联网加”下沉到各级医疗机构,为网内各医疗机构的患者提供远程诊断、治疗和咨询等服务,使基层群众在各级医疗机构享受高级专家实时诊断服务,
该市兖州区中医院党委书记、孔庆民院长告诉记者,依托“1213”项目,我院购买核磁共振等高端诊疗设备后,将pacs系统放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并派遣影像科业务骨干到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学习、工作,并
“同质化医疗服务体系制度使患者无论在什么级别的医疗机构就诊都可以放心、舒适地观看。 ”市一院副院长郭洪敏表示,医疗资源共享机制也保证了分级诊疗制度能够顺利开展。
■用“网络加”引导患者改变就诊途径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按照“专精特新”的创新思路,以同质化互联网系统为实施载体,积极引进全科医生远程诊断支持系统,探索建立“市-县-乡-村-户”医疗服务互联网,推进门诊看病的前进。
郭洪敏表示,“互联网+”准确地说是“牵手”患者,患者无需长途跋涉,即可在家门前获得三级医院出具的诊断报告,迅速享受同质化医疗服务,逐渐诱发当地居民就诊渠道的变化,将患者留在基层。 我院每年远程诊疗病例达3万例,人均可节约300元,通过远程医疗每年可节约全市患者看病消费900万元,切实解决了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探索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是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多年来坚持的方向。 据了解,我院从今年开始下派200多名博士硕士,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履行“第一院长”职能,与基层医院建立招聘关系,开展业务培训、教学查房,帮助和带动基层医院业务和管理的快速发展,更好地为当地人民服务
我院还开展了“心连心”体检基础培训活动。 年3月,我院投资480万元购买全省第一辆“心连心”健康直送车,以“心连心健康直送车”为平台,医务专业人员深入山区、湖区等群众就医不便的地区开展体检和健康知识大课堂活动,通过面对面的讲解和体检, 这6年来,义诊活动共举办816次,体检人员约70万人,健康大教室举办360次,健康推广资料发放160多万份,帮助特殊人群制定健康膳食和合理用药方案。
该院还设立了医疗慈善救助专项资金。 从2008年开始设立专项资金的一部分用于特困群众的疾病治疗就诊,通过“先看病、后收费”、“爱心卡”、“医疗惠民卡”等方法减免589名困难群众医疗费2960万元,特困群众因病贫困、患病。
标题:“医疗扶贫怎么“滴灌到根””
地址:http://www.fcyser.com/fsjktt/1012.html